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40章 墾荒第二天,跑路

關燈
墾荒動員結束。

提前分配好的小隊開始並隊,隊長將各自隊員帶好,然後帶上上午準備好的家夥什奔赴島嶼各處。

第一波帶魚汛已經結束,後面幾天海上沒有什麽活,所以壯勞力們沒有出海,初期也要跟著墾荒。

王憶和教師們被編入了第一隊,跟隨王向紅去墾荒。

教師們墾荒都靠自願,然後除了黃有功和祝真學,其他人都自願參與墾荒勞動,連漏勺都脫掉廚師服上陣了。

黃有功很尷尬。

祝真學領著他去燒水給社員們送水。

這好歹也給生產隊墾荒貢獻力量了。

如此一來黃有功輕松下來。

王憶本來覺得墾荒個五十畝新田不是大問題,他們和大寨村不一樣,別看大寨村名聲響亮,其實當時他們墾荒的時候人口很少,總共才一百多人不到二百人,所以花費十年時間才完成那些成就。

像天涯島是大生產隊,王家人口在整個縣裏都能排上號,他們光是戶數就有一百幾!

這樣他尋思著,哪怕能動用的勞動力只有五百,那五百人一個冬天墾荒五十畝新田,等於十個人開墾一畝地,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事?

有手就行!

但下午真開始幹活了。

王憶眼神直了!

海島怎麽墾荒?他們要先開山,問山和石頭要田地!

外島的島嶼都是千千萬萬年形成的,無數歲月的積累,讓島上聚集了泥土。

但百萬年的時光長度裏,總會發生點山崩地裂的事情,導致島嶼上山巒崩裂,一些石頭落下占據了土地。

他們要做的就是先把這些石頭全給清理了,找到土地,然後再用打地機開墾土地。

這家夥工作壓力可就來了。

他估摸著別說一個冬天了,就是一年能收拾出五十畝地來也算是好本事。

主要問題就在於找土地!

社員們辛辛苦苦的翻石頭,有時候花費幾天工夫翻下去,最終卻翻出了山石層,這樣就等於幾天工夫全浪費了,得重新找一塊地方再翻石頭、再找農田。

王憶搞清楚這回事後當場就一個反應:

鬧麽?

這不是開玩鬧麽!

他趕緊開始開動小腦瓜子想歪腦筋,22年開荒的事他大概了解,那都是上大機器的,推土車、鏟車、排石車等等,全靠機器來幹。

這方面在82年是別想了,他不可能真弄一臺汽車來天涯島,影響太大,沒法解釋來路!

王憶撓撓後腦勺,還真是想到了一個主意:

島上開荒的難點在於什麽?在於不好確定田地位置,這樣的話自己幹嘛不去22年直接看看後來的天涯島上都在哪些地方有新農田呢?

以生產隊上下對農田的這個執念,王憶相信就算沒有自己介入,那未來生產隊也會開墾出新農田。

這事是肯定的。

因為王憶把22年的天涯島都逛遍了,他記得島上的田地比82年要多,只是22年農田都荒廢了,他也沒有重啟農田的心思,所以便沒有在意22年島上到底都是哪裏有農田。

有了這想法,王憶便放松下來。

他先跟著社員們收拾石頭,有的用鐵鎬、有的用鋤頭、有的用撬棍,一塊塊石頭被敲出來搬出去,堆積在一起很快摞起來。

王向紅沒幹活,他游走在各個小隊之間強調安全:“一定註意撬起的石頭情況,有連帶的不要隨意亂撬,特別是鄰近山的地方,小心山石滾落!”

開荒是體力活,幹了半個鐘頭小隊長們就吹響哨聲示意休息。

王向紅回到一小隊給社員們分煙,一些漢子湊上來共同吸煙放松力氣。

王憶去給秋渭水送水,問道:“累不累?”

秋渭水笑道:“不累,我小時候跟著我爺爺他們在農場開荒過,當時是在西北,那地方條件才苦、幹活才累呢!”

王憶問道:“你們當時是去了西北呀?我沒怎麽聽你們說過。”

秋渭水倚在王憶背上跟他擺了個背靠背的姿勢,輕輕嘆息道:“我爺爺不願意提,以前我父母墳墓在那邊,我爺爺還領我回去一趟,77年的時候遷回老家去了,於是我們就再也沒去西北。”

有人聽到他們的話後好奇的問道:“小秋老師,你還去過祖國的西北邊疆?聽說那裏可美了。”

王憶正要制止社員們提及秋渭水過去相關的話題,秋渭水自己倒是不在意的笑了起來:

“嗯,我們農場當時在一條大河旁邊,周圍長了好多的野麻、梧桐、楊樹、紅柳。你們見過須要兩人環抱的梧桐樹嗎?我們農場那邊好多的。”

看到她侃侃而談,又有人好奇的問:“你們在西北開荒土地?西北啥樣?是不是不用像咱島上這樣撬石頭?”

秋渭水笑道:“確實不用,那裏石頭不多,草多,要開荒就得鋤草和砍樹。”

“我當時就跟著我家裏人鋤草,那裏的草特別密集,春夏秋三季都有蚊子和蟲子,我最討厭的就是牛虻,它們吸血太可怕了,很疼還容易造成感染。”

“小秋老師,給我們講講西北啥樣吧,講講你們那時候怎麽開荒的。”學生們感興趣的圍到她四周。

秋渭水抱著膝蓋笑道:“好呀,我們當時是跟部隊一樣的編制,團、營、連、排、班,一層一層的安排任務。”

“當時活很累,可是大家工作熱情很高,都會盡量的超額完成任務,如果誰白天無法完成任務,那還會晚上偷偷去幹活。”

“我們開荒的地方隔著農場有段距離,每天幹完活大家太累了,沒人還願意回農場,於是就會找平整地方拉起個帳篷,割來野麻鋪好當床。”

她擡起頭看向天空。

陰雲已經被風吹散,有一抹湛藍露出來。

秋渭水的臉上露出回憶的笑容,說道:“野麻很粗糙的,但是那時候大家太累了,感覺野麻做床特別舒服,厚實、柔軟、還能防蟲,躺下便入睡了。”

“不過野地裏條件還是不好,夏天蚊子太多,一晚上要被咬不知道多少個包,你們見過有人早上睜不開眼睛嗎?哈哈,我見過,眼睛也被蚊子啄了,腫的睜不開眼睛!”

“到了冬天沒有蟲子了,可是天氣很冷,早上醒來別說帳篷外面了,就是被頭上都有一層霜。”

王憶輕嘆道:“太苦了。”

秋渭水笑了笑說道:“還好,大家想著給國家開辟新土地、給人民能供應上糧食並不覺得苦和累,當時沒怎麽聽過誰去抱怨。”

“特別是我們團長人很好,他跟孫老師是老鄉,孔孟之鄉的大個子,雖然是軍人但一點不粗魯,休息的時候還會給我們說書。”

祝真學撿了塊石頭扔出去,笑道:“那時候日子就是這樣,我也去過西北。不過不是去開荒,是55年的時候棉花大豐收,西北的棉田農民不夠用了,就從各地抽調人手去幫忙。”

“西北很幹,我們翁洲營過去的頂多三天就要流鼻血,團裏為了照顧我們,給我們格外多分點水——那裏吃水比咱們島嶼上還要緊張!”

“我們當時用的水都是炊事員從好幾公裏外拉回來的,每天每人一壺開水用來喝、一瓢涼水用來洗臉收拾,只有每周六晚上才多給一瓢水,讓我們洗頭洗澡。”

“一瓢水怎麽洗澡?”王凱問道,“你們那裏沒有咱隊裏的澡堂子嗎?”

聽到這話,祝真學哈哈大笑,仰天長笑:“你們這些小孩呀,也就是在咱隊裏過上好日子了,你去看看現在全公社除了咱隊裏哪裏還有澡堂?”

“何況是55年呀,距今二十七八年嘍!”

王向紅給他遞一根煙,說道:“祝老師別管這些傻孩子,他們是趕上好時候、過上好日子了,他們哪知道五幾年六幾年咱人民群眾過的是啥日子?”

王憶聽到這話也是哈哈大笑。

這年頭的孩子是趕上好時候了嗎?

也對。

相比前一輩人,他們已經是趕上好時候了。

其實共和國以十年為單位,每個十年的人都可以對後面十年的人說一句‘你們趕上好時候、過上好日子了’。

雖然共和國始終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不能否認,以十年為單位的話,國家發展很快、進步很大。

祝真學問秋渭水:“你們住過地窩子嗎?”

秋渭水笑道:“住過,不過住的很少。”

祝真學說道:“我們住的多,當時在棉花田住的就是地窩子,十個人一個地窩子挨著睡。”

“大家夥勞動積極性高呀,有人故意裝睡,等其他人睡著了他們就悄悄叫上身邊朋友,一起去田地裏借著月光繼續拾棉花。”

“後來大家夥都發現了這回事,你不睡我也不睡,同志們都比著誰先到地裏,到了地裏不說話,挎著籃子努力幹活——然後經常有拾著棉花就睡著的情況發生!”

“當時大家不睡覺是圖什麽?圖給國家做貢獻,也圖自己能拿個‘拾棉模範’的榮譽,誰拿到了這個榮譽誰就揚眉吐氣,連保護我們的戍邊戰士見了都要主動敬禮。”

祝晚安笑道:“我們親愛的祝老師就曾經兩度榮獲過拾棉模範的榮譽,大家掌聲鼓勵一下。”

社員們聽到這話紛紛大笑也紛紛鼓掌。

祝真學提起這回事還真是意氣風發,他徐徐的吸著煙說道:“那會大家特別有榮譽感,每次頒發了模範獎之後,第二天總有人不去夥房打飯。”

“怎麽回事?前一天晚上難受的在棉花田裏哭的厲害,把眼睛哭腫了,不好意思去見人吶,哈哈!”

聽著過去的舊時光。

王憶有些感慨。

那些年代日子很苦,但那些年代的人真是活的有信仰、活的有勁頭,身體上很累,可精神上會比二十一世紀輕松許多,周邊貧富差距小,反而幸福感會更強。

幸福感這東西,多數是比出來的。

他很想回到那個年代去看看。

當然他也就是想,真讓他回去他可不回去,死活不回去!

82年他還是當教師呢都差點累出橫紋肌溶解癥,要是回了52年、62年之類,那就等著玩命吧!

這時候遠處響起哨聲,然後哨聲紛紛響起。

王向紅擡起手腕看看時間,也吹響了掛在胸前的哨子。

又要開工幹活了!

王憶跟著忙活一下午,一直到太陽快要下山工作才結束。

他累的一個勁喘粗氣。

倒是沒有腰酸腿痛。

現在他已經徹底鍛煉出來了。

也就是在82年他這身板顯示不出牛逼來,如果回到22年他跟大學同學一起去搬磚,他可以讓同學們見識一下人形搬磚機的恐怖!

即使鍛煉出來了他也不想再墾荒下去了。

這一下午的力氣活幹完後,整個人太疲憊了,晚上什麽都不想幹,只想回去睡覺。

而秋渭水體力、體質還比他要好一些,或者是女同志幹的活輕快一些,總之她比王憶的狀態好的多。

她看著王憶眼神茫然、氣喘籲籲、雙腿打顫的熊樣,上來柔情蜜意的給他一個眼神,私下裏笑瞇瞇的說:“晚上回去我幫你擦擦身子,給你捏捏肩膀捏捏背。”

王憶一聽這話肌肉哆嗦的更厲害。

他苦笑道:“不、不用了吧?今天太累了,你早點睡。”

秋渭水在他後背上親熱的拍了一巴掌,說道:“沒事,白天忙白天的,晚上還得忙晚上的嘛!”

“還得忙啊?”王憶傻眼了,“不是,我我,我就是真的那個挺累的,你看見了,我今天是咱小隊幹的最猛的一個。”

秋渭水不樂意的說道:“上個月你龍精虎猛的勁頭去哪裏了?我當時跟你說,晚上好好休息,你跟我說什麽來著?”

“你跟我說,和我在一起擁抱著就是最好的休息!”

“那我現在也跟你說,今天聊我小時候的事把我聊難過了,你教我的,難過的時候要發洩!”

她瞪了王憶一眼,扭腰離去:“我去澡堂洗澡了,你不用去,晚上我給你燒熱水擦一擦就行了。”

王憶看看周圍。

社員們歡聲笑語、拖家帶口各自忙活各自的。

這一刻他分外孤獨。

只有黯然的夕陽陪著他,讓他忍不住悲涼的沈吟道:

“渺渺鐘聲出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他依稀記得這首詩後面還有四句來著。

但從上個月開始他縱情聲色了,弄的他那因為戒斷祖傳手藝活而重新出色的記憶力又開始衰退,這樣他仔細想了想也沒想出後面四句來,於是氣的他跺腳大罵:

“嘚嘚以嘚嘚,造孽啊!”

其實他今晚是真有安排。

本來他想要去22年的天涯島看看日後的農田分布,看看新增的農田在哪裏。

秋渭水這一弄……

他一覺睡到了早上七點半!

今天不能這麽整了,他再這麽整那整個人都要廢掉了!

於是王憶洗了臉後盡量精神奕奕的去找王向紅,王向紅正在聽收音機裏的早間新聞:

“……蓉城造紙四廠黨總支認真執行《準則》,堅決抵制關系學,受到群眾的讚揚,他們說,造紙四廠認真端正黨風,關系學在廠裏行不通。”

“以生產飛躍牌電視機聞名全國的滬都無線十八廠,認真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從根本上調動了全廠科技人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保證了飛躍牌電視機花色品種不斷增加,產量質量穩步上漲。”

“好的,各位聽眾朋友們,早間新聞通訊播報到此結束,接下來請收聽來自全國的優秀產品廣告——”

“中外馳名,茅牌剪刀。旅行剪刀,本廠首創,可伸可縮,攜帶方便,歡迎全國各地朋友來本廠選購……”

趁著新聞節點的空當,王憶裝作不經意的問道:“隊長,你昨天說啥來著,說那個咱外島的石艾茶很有名是吧?”

王向紅詫異的看著他,說:“對,石艾茶,能去火能治感冒能止痢疾——但不能治腎虛啊。”

王憶都要無語了:“你、不是,隊長你怎麽跟隊裏那些老娘們一樣,老是開低俗玩笑。”

“那啥,我想的是現在冬天了,這石艾茶還有嗎?茶葉不都得是綠色的曬幹才行嗎?”

王向紅看著他的臉說道:“石艾不一樣,它開花盛期時采收,曬出來的味道最好。但到了冬天它枯萎了,可有的花瓣還保留在上面,等於天然曬幹,這樣的藥效更好——但也不能治體虛啊。”

王憶笑道:“你今天是跟虛這種笑話幹上了啊?你怎麽老是提這回事?”

王向紅瞅著他說道:“你起床以後沒有照鏡子是吧?王老師,你去照照吧,你黑眼睛咋這麽大呢?眼袋也大了,你這不是虛了是什麽?”

王憶心裏一沈。

他急忙說道:“我這不是腎虛也不是體虛,我是氣虛!”

王向紅說道:“看出來了,我看這你就挺虛的。”

王憶說道:“不是,隊長,我、我虛了我也是為了隊裏虛的呀!”

他靈機一動,正好把一個話題拋出來:“我不是懂一些觀看地質的科學文化嗎?”

“這些知識不光能找水源,嗯,還能找什麽呢,還能找土壤。尋龍嘛,能尋水龍也能尋土龍。”

“所以我昨天晚上就學習了祝老師說過的拾棉模範精神,昨晚上我回去後等咱們社員入睡了,我又在咱們島上轉了轉,看看能不能通過我的專業知識,幫助咱們生產隊找到適合開墾農田的地方!”

王向紅欣喜的笑道:“啊呀,你還有這個本領?你學習的那些文化知識,還能透過石頭看到地裏有沒有厚實的土壤?”

王憶說道:“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王向紅讚嘆道:“對,知識的力量最大,鄧公都說了,科教興國呀!”

王憶說道:“反正我昨晚沒怎麽睡覺,轉了一圈挺累的,所以導致這個氣虛。”

王向紅急忙說:“那我記得之前殺豬,豬腰子不都是你留下了?你趕緊給自己補補。”

“早吃完了。”王憶尷尬的說道。

王向紅楞了楞:“剛殺了五個豬,十個豬腰子?都吃完了?”

王憶說道:“不光我吃,主要是徐老師和孫老師吃的多。”

王向紅恍然大悟。

王憶說道:“那啥,隊長我這麽早過來找你是想要跟你說……”

“說說哪裏的地能做農田?”王向紅期待的問道。

王憶說道:“不是,是我跟你說一聲,今天下午我準備去采摘點那個石艾做茶。”

“嗯,農田的事不用急,我昨晚是夜間看的,白天還得再看呢,這事是科學,要辯證、要考察,不是說跟風水先生一樣,裝模作樣看一看,一拍腦袋決定哪裏風水好、風水差!”

王向紅說道:“對,確實應該這樣。那你下午去黃龍公社的外嘴頭島吧,我找兩個黃龍公社嫁過來的媳婦跟你一起去,你們要下午去下午回的話,那得開機動船了,搖櫓怕是來不及。”

王憶問道:“挺遠的?”

王向紅搖搖頭:“不遠,主要是你們采摘石艾浪費時間。”

“算了,你現在熬夜搞的身子骨挺虛的就別搖櫓了,開機動船跑一趟吧。”

“這樣順便在黃龍公社那邊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蔬菜,有的話買點回來,那邊菜比縣裏頭便宜不少,都在搞批發哩!”

王憶答應下來出門去。

祝真學溜達著進辦公室,他跟王憶打了個照面詫異的看了看,進辦公室後問道:“王老師怎麽弄的,看起來挺勞累啊。”

王向紅說道:“肯定勞累,昨天上午教學、下午給隊裏搬石頭就他搬的多,晚上跟小秋老師折騰到那麽老晚,又去滿山轉悠著給生產隊找土地,這麽連軸轉一天鐵人都得散架子,何況他一個肉體凡胎?”

祝真學一楞:“王老師跟小秋老師?你咋還關註人家時間呢?”

王向紅沒好氣的說:“你這話問的,小秋老師住我家裏,她大半夜的回來我能不知道嗎?”

兩人對視一眼,一起嘆了口氣。

年輕人,真好。

王憶回去又洗了把臉,猶豫一下後,找出雪花膏給眼袋上輕輕抹了抹。

林金虎過來找他,說:“王老師,我把你們生產隊的情況摸的差不多了,那個對機器的需求也搞清了,我準備今天出發去二機械廠,你看……”

王憶說道:“等一天吧,你現在畢竟是通緝犯,去二機械廠那種地方還是挺危險,我給你弄了個假發和假胎記,今天應該送到縣城了,我去給你取一下。”

“到時候你戴上一頂假發、臉上貼個假胎記,這樣更能掩飾你的真實身份。”

這是他一早的計劃。

22年假發頭套挺常見的,他給林金虎弄一頂長發發套,到時候再往臉上、額頭上的貼個胎記,這樣以82年老百姓的眼光不可能認出他的真實身份。

林金虎聽了他的安排後一楞:“好,還有這樣的東西呢?”

王憶說道:“你等我安排行了,不用急著走,先好好休息,到了二機械廠有你要忙活的。”

這年頭跑關系沒那麽容易,特別是他們生產隊和林金虎在二機械廠都沒有人脈可用。

午飯吃了一碗韭菜炒海腸蓋飯搭配一盆子生蠔,王憶開船領著兩個婦女去往黃土公社。

船繞過縣城主島開向外嘴頭島。

這座島嶼挺好找的,嘴頭在翁洲當地是突出的意思,所以這島嶼肯定是有地方很突出。

而在嘴頭擁有‘突出’意思的情況下,島嶼名字還要加個‘外’字,這足以證明島嶼凸出的部分有多陡峭。

船行海上,繞過一座海灣之後看到了這座島嶼,島嶼挺大的,比天涯島還要大,然後它造型獨特,南方有一塊島嶼部分往外凸出,深入海洋能有一裏地!

婦女中的梁慧麗說道:“王老師,那就是外嘴頭島了,別看這座島嶼挺大,但島上沒有人家住。”

“不過有一座娘娘廟。”另一個婦女常金玉說道,“裏面供了好幾個神,有媽祖娘娘、觀音菩薩,還有土地公土地婆,我聽說還有洋人的神呢。”

梁慧麗笑道:“只要能保佑咱漁家人平平安安的就行,誰能保佑咱,咱們就給誰上香。”

她們兩人對外嘴頭島很熟悉,這次過來帶著香,待會要進廟去拜娘娘的。

遠看外嘴頭島只是姿態獨特,靠近看這島嶼還是挺美的。

島嶼四周多礁,主島旁邊鱗次櫛比、犬牙參差,號稱百畝地礁。

它們一塊塊的綽約海上,或黑或白或青綠,到了這地方行船就得小心點了,得從一處叫‘君王崖’的位置停靠漁船登陸島上。

梁慧麗給王憶介紹說,君王崖上有塊龍椅石,石頭天然如長椅,到了春夏秋總有粗藤攀附,如同一條條蛟龍。

相傳這龍椅石有奇效,能映照財氣、福禍、吉兇、安康。

有時候一些漁家人行船至此低頭看海裏,如果能看到水中有龍椅石倒影,那就會大富大貴,起碼這一次出海捕魚能大獲豐收。

王憶問道:“真的這麽神奇嗎?”

常金玉笑道:“誰知道呢?不過這龍椅石有一點是真的有用,就是它背陰面在陰雨天會提前返潮。”

“所以附近的村莊還有公社有時候會派人過來看看它背陰面情況來判斷後面的天氣,以此來決定要不要曬魚鯗、曬蝦米。”

他們說笑之間看到了君王崖,上面有一座二層樓房,這就是娘娘廟。

王憶一看這娘娘廟個頭還不小,問道:“這島嶼是荒島,怎麽會建設起一座廟宇?”

常金玉說道:“是清朝時候一個大船霸建的,他叫於得力,好像還是清朝最後的時候了,小皇帝溥儀坐龍椅,有一年冬天於得力領著手下人出海捕魚。”

“他們兩條船十八個人,他和女婿領一條船、兩個兒子領另外的一條船,然後夜裏碰上了九級十級的大風,船晃的很厲害,有一條船的船舵都被掰斷了。”

“它們船頭上插的大氣死風燈摔碎了、舉起大火把也被風給吹跑了,天擦黑、風浪大,於得力沒辦法了,就領著女婿手下跪在船艙裏求媽祖娘娘保佑、求觀世音菩薩保佑。”

“兩艘船錯開了,於得力他們的船被風吹到了外嘴頭島這裏。這裏地礁多啊,暗礁也多,好日子裏開船過來都得小心行船,這大半夜的來了,又碰上大風天,於得力就覺得海龍王要收他了!”

“結果他們眼看要撞上外嘴頭島的礁石了,忽然之間風停住了,當時這裏就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廟,很小,然後於得力擡頭看,看到是菩薩顯靈了!”

“風停之後他們去找另一艘船,船觸礁了、進水了,船上八個人死了六個,唯獨於得力兩個兒子活下來了。”

“於得力見此就知道是菩薩保佑他們家裏,於是便賣船賣家在島上修葺了這座兩層的大廟。”

王憶一邊聽著她們聊起過去的故事一邊慢慢的停靠漁船在岸邊,他很喜歡聽這種故事。

外島多有海洋傳奇,將來他或許可以整理一本海事奇譚錄出來——

《龍傲天環球大冒險》出版之後,自己就是作家了,既然是作家那不能只寫一本書。

漁船停靠,娘娘廟的二樓有人推開窗往下看。

常金玉背起一袋子玉米面粉上岸,二樓便有人隱隱約約的說:“阿彌陀佛,有勞了、有勞了。”

梁慧麗也拎了一些面粉,說道:“這裏的和尚都是自己來的,島上沒有農田他們種不成糧食蔬菜,所以全靠過路的還有來上香的漁民給他們帶點。”

“不過他們自己曬石艾茶,曬的可好了,咱給他們糧食,他們肯定會給咱石艾茶或者別的東西,到時候王老師你還可以買點。”

常金玉也點頭:“對,這些和尚曬石艾茶可厲害了,據說是從佛海那裏學的手藝,他們曬出來的石艾茶叫佛茶!”

他們停船靠岸的地方隔著娘娘廟很近了,踩著石階走上十多米就是廟宇。

廟宇本身沒什麽稀奇的,就是尋常二層小樓,畢竟在海島上建起一座樓房也不能奢求什麽建築風格。

小樓上下各有五六間的規模,門口有兩副木雕對聯:

廟中香燭日興旺,神佑捕撈滿船歸。

另外兩旁還有去年過年貼的紙質對聯留存:

黨領導國泰民安,龍治水風調雨順。

橫批是:祖國萬歲。

王憶看了連連點頭。

這廟裏的和尚們覺悟很高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